活到96歲!名校教授夫人「斷食3日」去世 生前留下的「一句話」:令所有退休人深省

北大教授夫人陳司寇,96歲斷食斷水去世。面對老年、疾病與死亡,她生前留下的思考,發人深省。


Advertisements

一、丈夫離世後,堅持自理,追求生命的質量

陳司寇在退休前是北京101中學的教師,丈夫趙寶煦是北京大學的教授。在陳老師92歲的時候,丈夫因病去世。之後,她一直獨自生活。

94歲的她身體健康,頭腦清楚,除了每周清潔工來兩次幫忙打掃家裡外,日常生活中她都堅持自己能做的事就盡量自己做。

陳老師有3個孩子,每周子女們都會來家裡看望她。兒子住得遠,工作又忙,她便體貼地跟兒子說不用每周都來,平時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就可以了。

每一天,她都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。9點吃完早餐後,她就會開始看書看報,看到喜歡的地方就摘錄下來或剪下來,還會時常翻看自己的摘錄,樂在其中。平時她還很愛看電視劇,會隨著劇情大聲笑大聲哭,有時還會琢磨如果自己是編劇會怎樣處理劇情的細節。

Advertisements


陳老師說,人到70歲之後就會很難過,身體的疾病多,心裡的情感孤獨。慘兮兮,等著人來關懷,難道人老了,就一定要這樣過晚年嗎?

「我已經準備好走了,隨時都可以走。但哪怕活一天,我都要讓這天活得有質量。」這是陳老師晚年接受採訪時的自述。


Advertisements

二、55歲退休,94歲身體仍然硬朗

在接近40年的退休生活里,陳老師一直保持著健康的體魄。她認為,老年人也要有目標,這樣才能過得更健康愉快


第一個目標:減少病痛

她認為知識就是健康,老了之後一定要多學習醫學保健知識,全面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,這樣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,從日常中調整生活形態收穫健康,也能在出現病痛時,不會病急亂投醫。

例如,她曾經得過皮膚瘙癢症,癢得睡不了覺。那時的她自己看專業書,分析自己的瘙癢症類型,然後改變生活方式,從書中學做食療和穴位按摩。就這樣,皮膚瘙癢症在她自己的調理下慢慢好了。

除了關注身體健康外,她還很關注自己的精神健康。她很熱愛生活,對時事政治、戲劇體育都感興趣,日常文化生活也十分豐富。她建立了自己的學習計劃和生活規律,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和快樂。

Advertisements


第二個目標:走得快一點

她認為死亡是自然規律,只要生活得有質量,活得痛快,就不會害怕死亡的來臨。就是這樣的好心態,讓她的老年生活過得積極充實,不懼歲月催老。

很多老人越是到了晚年,對錢財越是斤斤計較,把生活過得摳摳索索的。陳老師則恰恰相反,她認為與其把錢都存起來,不如把錢花了與眾同樂,別人開心之餘,自己也樂在其中。所以每次孩子來看她,她都會自掏腰包請他們吃飯,兒女過生日的時候,她還會包上萬元的紅包。

她認為人到老年要想得開,一定要放下自我,學會換位思考。撫養兒女不要圖著回報,只要奉獻即可。

一個人生活是常態,把兒女來看你當做是驚喜,這樣就不會心懷不滿,常感寂寞了。平時人際交往,與人感情要真摯,但不要過於纏綿。

Advertisements

文章未完,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

下一頁

1/2

Advertisements

編輯精選推薦 More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