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6歲外公因病離世!父母前往祭拜時聽到「工作人員一句話」 回來後喊話:千萬別給我買墓地
有位博主說:「這個冬天,老年人日子不好過。」
其實每個冬天,老人都過得艱難,原因很簡單,氣溫驟降,室內外溫差大,一些有年老體衰的老人,就很容易發病。
我外公86歲,一直在4個兒女家輪流住,這個冬天輪到我家,我媽就很注意,早早交了暖氣費,把家裡房間收拾得乾乾淨淨。
放開後,周圍很多人發燒咳嗽,我媽就打電話,讓我們別回家,這樣能對外公做最大限度的保護。
外公還是生病了,按理說他很少出門,平時飲食也正常,不知什麼原因,就病倒了,發燒後引起咳嗽,送到醫院搶救2天,還是沒能搶救過來。
母親很自責,覺得自己護理不周,讓老人吃了苦,要是沒有這一波,可能他能順利過年,享受兒孫繞膝的快樂。
舅舅和姨媽們想得開,表示人各有命,外公年齡大了,本身就有基礎病,生前一直被善待,應該沒什麼遺憾,不用太自責。
話雖如此,他們心裡也都不好受,就商量著買一塊好墓地,讓外公外婆能團聚。
送走外公,母親心裡空落落的,她沒事就在念叨,說自己大意了,要是早點買個冰櫃,在家多囤點菜,也許不會讓外公生病。
看到她難受,我心裡也不是滋味,剛好趕上外公生日,決定陪父母去祭奠一下。
墓地在郊區,交通方便,一條馬路直通陵園,裡面有很多綠植,如果不是有墓碑,看上去跟公園差不多。
一些墓碑前,有鮮花,一看就是兒女來祭拜過,但更多的墓碑前空落落的,讓人看了只感覺孤寒。
母親準備了很多點心還有魚肉,她在前面走著,路過一個墓碑時,停下腳步。
只見一個工作人員在清理墓穴,把裡面的骨灰盒拿出來,由於時間長了,骨灰盒已經腐爛,包裹的紅布也風化了,撒了一些骨灰,他也沒在意,直接擺在旁邊小推車上。
母親問工作人員:「你這是做什麼?」
工作人員:「這個墓地到期了,由於一直聯繫不到家人,我們只能清理出來,騰出地方,這是符合管理規定的,協議上也寫得清清楚楚。」
他說得沒錯,墓地的使用年限是20年,不是永久性的,期限到了,需要再續管理費,如果兒女留的電話打不通,就會當成無主,工作人員有權把墓地重新轉賣。
聽起來是不是很殘酷,老人離世20年,兒女也大多年紀大了,有的身體不好,也有的根本無法接電話,想讓孫子來交管理費基本不可能,孫子可能早就把這事給忘了。
有個段子曾吐槽這個梗,覺得墓地20年期限太不合理,誰能記得過20年再交管理費?人活著已經不容易了,難道「睡」20年還要出來續費?他敢交,你敢收嗎?
吐槽歸吐槽,誰也沒能改變這個事實,一些老人渴望落葉歸根回故鄉,其實也是這樣緣故,最起碼農村地方大,沒有人向你要管理費。
但隨著時代的發展,一些農村也出現墓地緊張,而且也在改變,有的地方也不能自己隨意選地方,而是變成統一規劃的墓地。
墓地的價格在每個地方是不一樣的,拿鄭州舉例,便宜的有6800(30600元台幣),好一點的都在一萬以上(45000元台幣以上),甚至還有十幾萬的至尊款。
要知道,墓地的面積大多在一平方左右,這樣算起來,比房子價格高多了。
即便如此,也不是永久性,如果兒女沒能及時交管理費,可能就要落個死無葬身之地。
國人是講究孝道的,誰能忍心看長輩落到那樣的下場,估計晚輩看到長輩的骨灰盒被挖出來,心裡得很難受。
母親問:「那這個骨灰盒怎麼處理?」
工作人員:「我們會深埋,也可能好幾個在一起,你也知道,地方有限,需求量又大,我也沒辦法。」
祭奠外公回來,父母久久沒說話,他們原本也打算選一塊墓地,就挨在老人身邊,心理上有個相互照應。
但回來後人生觀變了,對我說:「千萬別給我買墓地,如果我老了,把骨灰撒到黃河,就隨著河水奔入大海吧。」
「胡說什麼呢?媽,別多想。」
「我是認真的。」接下來,母親分析了三點,有理有據。
第一,你們都很忙,而且不在本地,掃墓時哪有時間回老家,回不來,又會被人說不孝順,還不如在心裡記掛,想起來的時候到黃河邊看看就好。
第二,人本是塵埃,也該歸於塵埃。沒必要計較形式,形式是人的一種心理寄託,並非有什麼實際性的意義,與其操心20年後被人扒出,還不如一開始就不在乎形式。
第三,活在當下更重要,有買墓地的錢,還不如跟你爸出去旅遊一次,或者去吃點美食,活著提高生活質量,才是最重要的,人生的意義在於體驗,少留遺憾最好。
不得不說,父母的人生觀很對,竟然無法反駁。
生活中,很多老人的思想也在發生改變,不再拘泥於買墓地,而是出現了多種多樣的形式。
比如有人提議樹葬,兒女種下一棵樹,把骨灰埋在樹下,然後有時間來給樹澆澆水,看著樹長大,也是一種情感的寄託。
再比如有人建議把骨灰撒在江河中,回歸大自然,人生了無牽掛,更是灑脫。
在我看來,這些想法都不錯,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抓緊時間孝順老人。
天下父母,都會全力托舉兒女,自己省吃儉用,也會給兒女好的生活條件。
他們年紀大了,兒女也要記得返身照顧父母,有時間常回家看看,陪父母聊聊天,讓他們感受到兒孫承歡膝下的快樂,生活的忙碌就有了意義。
文章參考:今日頭條